亚盈体育app官网下载

高清,不仅仅是更清晰(《安防经理》)

编者按:高清的三大特点:和数字化划等号、和智能分析强关联、是个系统而非单点。高清,并不是梦想,而是现实;当前的关键不是思路,而是怎么做、怎么实践。

从业务仿真对象的视角而言,作为以“看”为核心的视频监控,出于人类本能,视野所及之处,清晰度的不断提升自然是无需助推的源动力。然而“看”之后的“用”,才是实现业务价值的核心驱动力。

在数字监控系统中,图像信息数字化、的环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关键器件所能达到的能力。在标清时代,相对于摄像机和镜头,Codec更容易凸显为瓶颈,而在高清时代,则是这三个要素互为交织,正因此在高清时代各个厂商都倾向于将这三个要素集成到一个设备上,这也使得高清时代图像信息数字化环节基本就锁定到高清网络摄像机这个具体的产品上。要获得真正的高清,镜头、显示设备是不能被忽视的部件。这还只是从“看”的角度来要求,如果考虑网络传输和信息存储,则必须同步考虑对网络和存储设备的要求。这也可以解答,为何当前的高清市场方案鱼龙混杂,设想,如果只是一个IPC是高清,其余镜头、显示、网络、存储全部是标清配置,整体造价和全高清配置差距是很大的。简单来讲,“看”本身是一个比较偏感性的需求,虽然也有客观标准,但是主观成分还是比较重,“看”是高清化最原始的驱动力,但却难以成为核心驱动力。毕竟,作为一个服务于业务的技术系统,相对于醉心画质提升给观者眼睛带来的舒爽感受,提高到这个像素级别到底有什么用、怎么用,才是应用核心。

转移到“用”的视角,首先的实用价值体现在于高清有可能减少点位、降低整体工程造价。由于整幅图像的分辨率得到倍增甚至于更多,所以可能原来需要用两台、三台标清设备覆盖的范围用一台高清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价值维度,但却又是高清在实用中最基本的一个价值维度。

再进一步,实用价值就完全进入到了信息数字化之后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三个重要结论:

■ 高清基本是和数字化划等号的;

■ 高清是和智能分析强关联的;

■ 高清是个系统,而绝不是单点。

前两个结论,在高清的发展过程中是行业共识。而关于高清是个系统工程,则反而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除却高清摄像单元本身在系统化方面的课题(如镜头等),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化命题,一是布线与网络,另一个是存储。

在很多行业,布线和网络往往是决定工程技术走向最有力的隐形因素,因而这样一个最不技术的因素最终在工程中却有可能成为促进或制约技术最重要的因素。设想我们现在要建设一座智能大楼,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楼的综合布线系统到底要弄成全五类线布线还是五类线和传统模拟线缆同时布?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个布线系统要使用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再结合造价和未来的维护管理因素,我们可能会选择前者。如果我们选择前者,则从布线和工程上具备了全数字化的条件,也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个智能大楼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的走向。接下来,如果在网络设备上适当的考虑基本带宽的增加,则就完全具备了构建全高清系统的基础条件。反之,如果选择了后者,则意味着你只能用传统方案实现,在加入高清方面就会遇到难题,或者通过别扭复杂的变通方法来解决。在存储方面,一般来讲,由于信息量的丰富,单路接入带宽倍增,对应着存储设备投入的增加。但在实际的建设实施中,则可以通过架构的优化、调整、新技术的引入来抵消这样的变化。在高清时代,出于提高共享性的考虑,监控存储将必然进一步趋向于集中化,那么围绕着集中存储技术的一系列提高存储利用率、提高数据安全性的技术,例如减帧存储、触发存储等将会蓬勃发展。监控存储管理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再进一步,随着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将来也势必会在监控存储中逐步得以应用。综合下来,存储介质成本的增加反而会被技术的发展、应用所对冲掉,我们想象中对于高清成本的很大制约反而可能成为无关紧要的命题。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对于网络还是存储,其成本的增加都来自于高清编码基于现有技术基础的计算,随着编解码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可能在和过去一样的带宽条件下,获得高清的结果,这也将进一步降低高清的门槛。

在系统化的构建中,毫无疑问,高清系统相对于过去的标清时代其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程度更为彻底。如果说过去标清时代还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话,那么在高清时代,大的系统架构将逐渐归一、统一到一类解决方案模型上,而这个解决方案模型恰恰就是在标清时代最晚兴起但发展最快的IP网络监控。高清时代前端的IPC化彻底明确了这一方向,除了少数特殊的应用场景采用高清编码+SDI数字摄像机外,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清系统的建设就收敛为两个命题:选择怎样的IPC,以及如何搭建后端系统。

可以这样讲,在今天,关于高清是否够成熟已经是个伪命题,从技术维度和应用维度看,高清无疑已经成熟。虽然说围绕高清还会有若干分支的技术前沿不断的发展、变化,但是从架构、产品、工程诸方面看,高清已经进入规模建设阶段。那么剩下的唯一拐点砝码就是成本。一个具体的工程真实的情况往往是,确定了用数字化网络化系统来建设,但是到底是要建设高清的、还是标清的,亦或是过渡性的高标混合的,则取决于成本。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往往重视初次设备投入成本而对布线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进行精算。如果采用更为客观的TCO核算法,高清普及的拐点应该会更早到来。在商业心理学的一个普遍的经验值是,当采用新技术构建系统整体相对于旧系统的溢价低于30%时,客户倾向的天平将会倒向新技术。从TCO的角度看,这个拐点应该已经到了,尤其是对于高价值行业。比如从今年年中开始,绝大多数的平安城市新建部分均已呈现全高清形态。

很长一段时间,业界的视角主要都集中在高清的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到来上面,围绕这一命题大家进行各种展望和推测。但实际上,与预测何时拐点来到相比,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下三个命题:

■ 高清的驱动力根源,不同行业不同;

■ 高清的系统构建的诸方面,要怎么做;

■ 高清系统构建的TCO。

这三个命题牵引出的就是一个有效的从现在去启动、跨越拐点的路径,与其说简单的关注拐点何时到来,倒不如从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业务出发、以TCO落脚,反而能确定好自身向高清演进的节奏和计划。未来,还会持续向更高的清晰度发展,但不变的,还是这几个命题。

高清,并不是梦想,而已是现实;高清,当前的关键并不是思路,而是实践。

本文见刊于《安防经理》2012年7月刊 C162期

亚盈帮APP

亚盈帮APP
渠道合作伙伴量身定制